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正精彩开展,快跟随脚步,聆听经管学子在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成长故事。
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曹晓悦
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在乡土间读懂了真实的中国。
我们团队在乡村小学支教时,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渴望深深触动了我。教他们唱红歌、画家乡时,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比课本更鲜活。走访老党员时,听他们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那些长满老茧的手、晒成古铜色的皮肤,都是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在田间地头帮忙采摘时,我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烈日下弯腰劳作的村民,用汗水浇灌土地的模样,让我对“奋斗”二字有了更厚重的理解。
这次实践让我跳出书本,看到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新修的文化广场、直播助农的年轻村干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都在诉说着乡村的活力。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对土地的敬意,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让青春在基层绽放。


2024级财务管理一班李萧珊
支教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时候。最后一堂课上,孩子们把亲手做的礼物塞到我们手里:有绣着歪歪扭扭“老师”字样的手帕,有用彩纸折的千纸鹤,还有用玻璃瓶装着的、攒了很久的星星。小雨走到我面前,递来一本笔记本,里面画着一个小女孩牵着老师的手,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我会好好学习,以后去山外找你。”
返程的车上,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村庄,我忽然明白,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他们会为了背会一首古诗高兴一整天,会因为老师的一句夸奖红了脸颊;他们也让我们懂得了责任的重量,当一个孩子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时,你会不自觉地想要变得更强大,想要为他们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如今,我终于明白,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更多的可能。就像山野间的萤火虫,哪怕只有一点微光,只要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前行的路。这场支教之旅,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修行,它让我在付出中收获了成长,在奉献中读懂了担当,更让我坚信,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能成为点亮希望的星火。


2024级财务管理二班文梦茹
我在垫江县砚台镇高新社区青少年之家参与了暑期工艺托管班志愿服务,收获颇丰。
防溺水宣讲中,通过模拟场景和实操演示,孩子们快速掌握了"六不准"原则和紧急施救方法,安全意识的提升让我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手工课堂上,从青蛙知识科普到立体折纸创作,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创意装饰让我看到实践教学的魅力,20余只个性青蛙作品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作业辅导采用分段衔接模式,上午做题讲解、下午回顾拓展,解题氛围日渐浓厚,效率提升明显。最令人难忘的是游戏环节,逆向指令赛锻炼反应力,乒乓球传递考验平衡感,而3人协作搭金字塔时,最快小组6.8秒的成绩,让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勇气主题阅读中,孩子们对"勇气"的鲜活解读令人动容。一天的活动在劳逸结合中展开,既传递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看到孩子们收获满满,我更加明白志愿服务不仅是陪伴,更是用爱心浇灌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编辑/廖航瑜
责编/程钰淇
一审/姚语慧
二审/廖航瑜 李浩 张瑶
三审/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