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至,一个有诗意的节气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杜甫曾经写下“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会越来越短。
二、冬至气候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冬至习俗
人们为了抵御低温会按照习俗去做事,那么冬至有哪些习俗呢?
在冬至到来时,人们常常会去祭祀,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会在冬至祭祖,冬至后阳气新生,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冬至祭祖不仅表达对逝者得思念,同时也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平平安安。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叮嘱。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四、冬至美食
在冬至日,吃羊肉、喝羊肉汤再好不过了。“冬至补对一天,身体进补一整年”,冬至后正式进入“数九寒天”,天气将越来越冷,人需要食用一些进补的食物,而羊肉能祛寒冷、温补血气,很适合寒冷的冬天食用。数九寒天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热量。针对于一些体质寒凉或经常手脚冰凉的人群更是应该食用一些羊肉来帮助改善病症。
冬至日,请你吃一盘“十全十美”饺子:
一份真心,一丝情意,一些好运,一刻轻松,一脸笑容,一家温馨,一堆甜蜜,一片美好,一生温暖,一世幸福。愿十全十美,圆圆满满!祝你冬至快乐。



图片/网络
文字/贺鑫 网络
责编/余萍
一审/刘新妍
二审/黄智慧
三审/谢媛